第31章 变装(1 / 3)

乾隆这趟幸南苑其实并非心血来潮, 本也是年年要去一次的,快入冬了,接下来几个月也少有骑射机会, 不如赶巧, 也好增益筋骨;再则永琪带回来的麋鹿原是受过伤的, 得去瞧瞧恢复得怎么样,不能他一回来就出事——乾隆本人并不十分沉迷鬼神之说,可他抱着“信则灵”的态度,倘若麋鹿真能保佑大清国运昌隆, 那当然再好不过。

他也并非独独将郁宛架在火上烤, 可也实在挑不出旁人来。

早在定下出行时便先去问过慈宁宫母后, 钮祜禄氏毕竟上了岁数, 经历两个多月的远行, 便有些发热喘嗽, 实在懒怠挪动。

之后又去了翊坤宫看那拉氏。

乾隆对这位继妻向来尊重多于喜爱, 可那拉氏毕竟陪伴他多年, 两人刚成婚时,也曾有过一段亲密无间的时光。可乾隆历来是需要人捧着的, 而那拉氏……她分了太多心思在皇后这个职务上了, 但看她将宫务打理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回回过来不是盘点开支就是计算账目,再就是那个宫的宫人犯了错等他示下,见多了,乾隆便觉兴味索然。

后来有了孩子,那拉氏更是将满心用在几个子女身上,浑忘了自己不仅是额娘,也是他名正言顺的妻, 就连偶尔嘘寒问暖,都打着皇太后的名义——不加衣,母后会怪责;不用膳,母后会动怒。

乾隆有时候见到她,都恍惚觉得见到另一个李玉,真跟他娶了个总管有何分别?

但,他们毕竟刚失去一个孩子。

乾隆思及此处,柔声道:“朕请高僧为永璟做了七七四十九日道场,愿他早日投胎转世,得享安宁。”

“谢皇上。”那拉氏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干巴巴应这么一句。

高僧的道行再深,能有她为人慈母的心虔?说一千道一万,总归是动动嘴皮子,又不费力气。

她缓缓摩挲着桌边手抄的往生经,想起永璟昔日在她怀中嬉戏吵闹的模样,眼眶不禁濡湿。

总是如此,那股无力感再度袭来,乾隆都怀疑这那拉氏的嘴是怎么长的,莫非一见自己就成了哑巴?

他沉寂片刻,“你莫非还在怨怼于朕?”

“臣妾不敢。”那拉氏很快答道。

是不敢而非没有。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对乾隆抱着什么心理,倘若皇帝当初多派几个得力的太医医治,又或者她没因秋狝耽误对永璟的照管,永璟是否不会死?

或许终究无力挽回,可他至少、至少该流露出一点歉意来。

然而乾隆却只默然道:“生死有命,你看开些罢。”

他是不习惯安慰人的,就连孝贤皇后的两位嫡子夭折,乾隆也不曾温言细语安抚过她——可是孝贤也不会叫他为难,她反而会柔声劝慰他不必过于悲痛,然后自己去寻觅偏方,并告诉他他们一定会生出个健健康康的嫡子。

到底人不如旧。

那拉氏看皇帝在那里出神,就知道他一定又拿自己同孝贤相比了。每当他对她失望的时候,仿佛总会如此。最严重的一次是孝贤忌辰三年,彼时她已被册为继后,他却当着阖宫众人的面挥笔写下“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那句有名的悼亡诗,把她的脸皮生生撕下叫人踩,明摆着指她不如孝贤。

真有趣,一个人的情绪发自肺腑,连诗才都格外进步。

那拉氏想笑,与之而来却是更多的扪心自问:她这个皇后当得有那么差么?固然她不及孝贤宽和,手腕也偏强硬,可那也是因宫中高位嫔妃激增,不如此难以弹压,除此之外,她自认并无错处,只瞧日益充盈的国库,便知她这个内宫表率至少是合格的。

皇额娘劝她不必放在心上,皇帝顾念旧情才会时常缅怀,那拉氏也想不介意,无奈乾隆一次次拿孝贤来刺激她,她无法不冷下心肠。

譬如这回秋狝的事,她对乾隆明言自己挂念永璟,最近老是夜间发梦,然后乾隆就用一种看傻子的眼色看着她,好像她这个皇后多么任性。

当然他还是成全了她的请求,放她离开——这是天恩浩荡。她忍着酸痛,还得笑着言谢。

那拉氏忽然觉得异常疲倦。

乾隆再问她是否要前往南苑时,那拉氏便直截了当告诉他,永璟刚辞世,自己无心玩乐。

乾隆拂袖而去。

看罢,这就是她的夫君。

*

直到离开翊坤宫,乾隆面上仍带着薄怒。这个那拉氏的性情真是越发乖僻了,他不过好心关怀她两句,顺便再带她出去散散心,她就一副视他如仇模样。

难道他希望永璟出事么?可事情已经发生又能怎么样!活着的人总得好好活着,何况她还有小十二。

李玉气也不敢喘,虽然早知帝后之间有些罅隙,可这么公然翻脸仿佛还是头一遭,看来十三阿哥的夭折,到底还是让两人蒙上了一层阴翳。

可身为总管,李玉更挂念的是名单问题,“陛下,那此趟同去南苑……”

纯贵妃咳血旧疾复发,估摸着没法出行,下剩的总得给他个主意。

乾隆冷道:“这等小事也来问朕。”

李玉讪讪陪着笑脸,“奴才拙于口舌,脑子又笨,有陛下的恩典固然是最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舍弟诸葛亮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隋唐小纨绔 超时空史记 悍明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武布中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