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露绮 > 历史军事 > 九五至尊 > 第二千五百三十四章 独尊儒术青出于蓝

第二千五百三十四章 独尊儒术青出于蓝(1 / 2)

不得不说。

维克托的计谋十分有效。

十天时间,实在太短。

维克托根本不可能效仿彼得大帝,到民间去切身体会大夏的制度优越性到底在哪。

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

就是问人!

问谁?

当然是大夏有学识的人,也就是读书人,特别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

问题是。

维克托就这么直接去请教大儒,问人家,大夏为什么会这么富强,这么强大?

大儒又不是傻子,怎么不可能说。

就算说了,也不过是一些皮毛,甚至是假话!

但是。

维克托是叶卡捷琳娜赏识的外交大臣,自然是一个聪明人。

他以辩经为名义,先挑起读书人的怒火,再许以重利。

到了最后,名为辩经,视为请教。

读书人不仅得到了真金白银,而且也出了风头,如此一来,面子里子都保住了,自然就把实话说出来了。

十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些天,鸿胪寺门庭若市,读书人络绎不绝。

维克托花了上万两黄金,却也物超所值。

刚开始来的读书人,可能只是儒生。

到后来,有不少大儒听闻维克托在鸿胪寺辩经,也就联袂而来。

其中甚至有一些大儒,在翰林院为官,是名副其实的清流。

当然。

这些清流,可不是为了这区区一百两黄金,单纯是为了名声!

毕竟。

他们每日在朝堂上,被皇上打压的太厉害,憋屈的很,只能来这种地方,享受被人尊敬,受人吹捧的感觉。

这十天里,维克托对大夏的文化,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并且整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是罗刹人的装束。

可是现在,维克托却换上了一袭青色儒衫,金色的卷发蓄起来,手中拿着折扇,桌上放着一杯清茶。

他已经被大夏的文化,彻底征服了!

此刻。

维克托手中捧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的诵读着,心中感慨万千。

这圣人学说,真是极有道理啊!

难怪大夏在千百年来,一直都如此强盛,其秘密就是儒道!

大一统!

书同文,车同轨!

还有科举制度!

一切的一切,都跟儒道有直接的关系。

罗刹帝国虽然疆土广阔,吞并了不少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实际上。

罗刹却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君主之外,各地方分为不同的加盟国,都有自己的国主。

这些国主,掌控了地方的财政和军权,名义上效忠罗刹皇帝。

但是实际上,一旦君主弱势,他们就会进行叛乱,宣布独立,甚至是取而代之。

这就是典型的西洋分封制。

然而大夏名义上是封建王朝,实际上却是一个集权国家,军政大权全都掌控在皇帝的手中!

皇帝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

秦昊才能不断进行改革!

相比之下。

罗刹女帝虽然也自称皇帝,却被长老院,以及各地的国主,家族,乃至将领制衡掣肘。

当然,还有教宗那位大牧首,甚至可以册封和废黜罗刹皇帝,其权力更是凌驾于皇帝之上!

以罗刹女帝手中的那点权力,想要学习效仿大夏的制度,去推行改革,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

而大夏皇帝,是如何约束臣子呢?

靠的是儒道教化!

只有教化,让文武大臣都只认皇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用儒道礼法,去约束臣子,让他们知道仁义礼信,提升道德观,不会轻易的叛乱。

再用盐铁之政,去掌控帝国的财政。

如此一来,各地国主的权力,就会大大受限,只能开君主的脸色行事。

同时。

还需要推行一样的文字、语言,让帝国各地的不同民族,说同样的话,以此来加强认同感,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强大民族。

而且。

在各民族融合,使用同样的语言和文字之后,才能推行科举制度,从民间去选拔优秀的人才。

根据人才不同的才能,要么入朝为官,为帝国效力,要么是当一个工匠,去进行发明创造,来提高科技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千秋万世,江山永固!

维克托很激动,同时也很失落。

激动的是,他终于找到了大夏强大的秘密所在,正是儒道。

失落的是。

大夏以儒道为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也就是说。

罗刹帝国如果现在开始学习儒道,直接就落后大夏至少一千年!

更何况。

罗刹帝国内,还有教宗存在。

儒道这种东方思想,想要在罗刹广泛传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面对着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

最新小说: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隋唐小纨绔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超时空史记 武布中华 悍明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抗清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