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实话(1 / 3)

近期《万国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朝野广泛的热议。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以来建立了哪些实业以及开办了哪些辅助设施。并从经济、文化、军用、民用等方面对这些实业和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归类,让读者全面的了解了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就。

虽然大多数的实业都是李鸿章和张之洞两人创办的或者是在其主导下创办的,这篇文章里却一点面子都没二人留。

文章里评论说:两位总督,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互相不仅不配合,没能有效的整合资源,而且两个人就像小孩子斗气一样,时不时的还吵一架。而朝廷在干什么呢,朝廷在扯淡,在和稀泥,朝臣们在等着摘桃子。

朝廷拿出大量的银子支持各地开办实业,可是真正办起来的寥寥无几。而且经费也大多投入到了军事产业方面,对于民生的改变几乎于无,百姓的生活三十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文章中指出:东瀛军队都已经把战火烧到了大清祖地,朝中还有那么多天天之乎者也的顽固不化之辈妄想用道德文章教化日本人,简直是不之所谓,滑天下之大稽。

真应该让这些人见识见识一颗不足三寸的子弹是怎么要了人的性命的,真应该让这些人亲自体会一下子弹打进身体里的滋味;真应该把这些人绑在立柱上,让他们见识一下火炮的威力,亲自体会一下粉身碎骨的感觉。

一个偌大的中国,仅仅一個军服之事都不能统一,某些人还天天不干正事,不觉得丢人么?

承认自己不如人不丢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后被人一个大嘴巴抽上来,那才叫丢人。

文章中特意强调:朝廷的作用不是胡乱指挥而是管理,朝廷要做的是制定好合理的规则,允许民间摸着石头过河,事后再慢慢限制规范各种模式的发展。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干。

种地就让农民去种,盖房子就得用泥瓦匠,商业上的事情就交给商人们去经营去竞争。而读书人就要好好学习,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实用学科。

一个不懂得经营的官员去管理实业,只会浪费财力物力;一个不懂得军事的人去管理军队,难道让他教士兵吟诗作对么?

文章中说:西方各国要做一件事,他们想的不是自己亲自下场,而是让不同的商人前来提供服务,西方各国从中选择其中之一二。西方各国只是监督过程和结果,从而用更短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听闻朝廷要继续兴建芦汉铁路,那粤汉铁路是否能同时修建?沪宁铁路呢?沪杭铁路呢?京城到江宁的铁路要不要修建?要不要修建到西安府,甚至乌里雅苏台呢?

朝廷告诉地方的总是一句话,没钱。那么地方上自筹资金修建这些,难道不行么?百姓投入1块银元,随着铁路的竣工,产生收益,那么百姓的投入不就逐渐收回了么。

文章中建议道:朝廷把经营不善的工厂交给商人去运行,让他们自筹资金、自找销路、自负盈亏,这样朝廷既能收回部分资金,还能甩掉不良资产。同时商人们提高了百姓的收入,自身也产生了收益,繁荣了一地经济。

这种多赢的事情是朝廷看不到,还是利益分赃不均,需要一决雌雄之后才能去实施呢?

文章中最后讽刺的说:朝廷里可能有人说,已经在地方上筹措资金了,可惜没有商人出钱出力,所以只能向洋人借钱。

可这不是朝廷已经失去了人们的信任的表现么?

朝廷当初找一个商人借了钱,快到还钱的日子了,突然发现还不上了。马上指示地方官员给这个商人安排个罪名然后抄家灭族。人都没了,钱自然就不用还了。

朝廷为什么会还洋人的钱,因为你不还钱,人家的军舰大炮甚至军队就会开到你的家门口,逼着你还钱。

朝廷对权利的滥用,才造成了今日之局面。现在人们都盼着好官、清官,可是只有一个时代缺什么,人们才会有这种期盼。

这篇文章康有为刚开始是不想完全照发的,可是在梁启超的强烈要求之下,康有为也勉强同意了。

“卓如,这篇文章对朝廷大加讽刺,言辞尖锐,我们还是斟酌一二再刊登出去吧。”

康有为通篇看完了之后,对着梁启超说道。

“老师,这上面不仅有示例,还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梁启超激动的对着康有为说道。“这篇文章虽然言辞尖锐,可说的那句话不是真话。我们办这个报纸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唤醒国人么?”

“卓如,我想知道这是谁写的?”康有为看着梁启超问道。

“老师,我也不知道,昨天有个人找到我,把这篇文章交给我,问我能不能在报纸上发表。我看了之后说能发表,那个人才交给我。”梁启超看着康有为说道。“找我的人,不像是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

“作者署名也只写了虚静先生。”梁启超指着文章中的署名说道。

“你能猜出这篇文章是何人所做么?”康有为问道。

“学生猜不到!”梁启超摇了摇头说道。“不过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是支持变法维新的。”

“此人一定是朝

最新小说: 一人:我龙虎酒剑仙,一剑斩全性 五条家禁止带球跑 负债一亿后,毒舌发疯在直播乱杀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百里独行 重生八零:恶毒舅妈拒绝炮灰剧本 在咒回名柯的修罗场反复横跳 你到底还有几个好哥哥 窈娘 绝世唐门之龙熊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