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露绮 > 其他类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六十五章 在意的事情

第六十五章 在意的事情(1 / 3)

没说出来的话,大概就是贾母偏心!

偏心么?偏心!还有就是出于贾家利益的考量。

要怪就怪贾赦和贾敬的不争气,作为爵位的继承人,贾赦不能顶门立户,贾敬选择了放飞自我。赶巧贾政的夫人是王子腾的妹妹,贾家需要王家的势力帮忙支撑贾府的地位。

至少要撑到下一个能保证贾府继续富贵的人物出现。

可惜,贾母的运作落空了,贾珠早夭,贾宝玉是个废物。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贾府的破败,家中人四散。

贾政想重振贾府,没那個能力,贾兰倒是中了进士,却不愿意捡起贾府重新经营。

穿越者贾琏的心目中,贾母是唯一在努力维系贾府完整和富贵的长辈。

其他人享受着贾府带来的富贵生活,却在一点一点的推倒这个家族。

这是贾府的现状,上升到整个国家呢?现状大概也就是这样。

人和人的差别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别都大,一个人一个想法,不同的想法发生利益冲突,就会产生矛盾。

承辉帝在提到贾母和贾家的同时,很自然的联想到了自身的情况。

下意识的带入,进而陷入了沉思。

这么一琢磨就发现了贾琏建议的妙处,任何问题只要带入利益关系就不难分析清楚。

推行铸币,一点一点的把白银直接作为货币挤出流通市场,单单是铸币税,国库就能有长期的收入。其次是汇通天下的官方银行,间接的把大量的银币留在银库中,还能收管理费。

钱本身的价值不大,当它被赋予了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物的职能后,钱就是权利。

朝廷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国库空虚,皇帝说话都不响。

太上皇当初坐稳位置,靠的就是利益为纽带,把军政双方都绑在一起。

如今的承辉帝,一旦手里有钱了,同样的招数重复一次就行了。

这就是为何太上皇禅位时下旨,每年要有二百万两白银的养老钱。

以前承辉帝只是觉得此事铸币+银行的模式有利可图,这一刻他彻底的想明白了。

看似混沌的局面,在这一刻,有了清晰可行的方案。

有了明确思路的承辉帝正要开口,看见贾琏站那边的时候,想起自己隐藏身份呢,笑着对他道:“贾琏,你先回去。今年的秋闺,等你的好消息。”

贾琏没有立刻走,而是先看看张廷恩,这个举动很重要,事先贾琏就想好的。

张廷恩见状果然笑着摆摆手:“我叫你来,也是为了读书的事情,李如水起复,特意找我谈话,意思你可以回青云书院读书,方少白等人的事情你不要计较。”

听到这个话,承辉帝顿时来了兴致,笑眯眯的看着贾琏怎么回复。

贾琏毫不犹豫的反问:“先生的意思呢?”

张廷恩道:“此事我没意见,完全看你个人意愿。”

贾琏笑道:“那就没问题了,事先我提醒过那些人,不要惹我。我在书院打架是犯错了,我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们也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张廷恩听了看看承辉帝的反应,发现他饶有兴致的样子,继续道:“你可想好了,青云书院出身的官员,那可不再少数。”

“青云党么?明朝灭亡至今不足百年!呵呵!那更要离他们远一点。”

贾琏这话说的极其恶毒,尤其是承辉帝在场,听到这话很自然的联系到前明的东林党。

不是说东林党就没好人,而是东林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而结党。

明末朝廷的财政枯竭,东林党在其中起了很坏的作用。

尤其是这次清欠事件中,方白衣作为太上皇时期留下的辅政大臣,在承辉帝看来,立场很成问题!作为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承辉帝对于方白衣的厌恶达到了极致。

也许有人以为方白衣是站中间,两不相帮,承辉帝看来这就是大大的不忠。你可以不支持清欠,你得拿出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不是两手一摊,请拨内帑。

这样的首辅要来干啥?说的难听一点,方白衣的行为极其恶劣。

文臣们总想着皇帝垂拱而治,努力的大方向一直是这个。现实是但凡皇帝出于弱势,这个国家就没好过。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发展到最后居然高度集权的清朝,何等讽刺。

“好吧,你回去吧,国子监那边上学不要太懈怠了,隔三差五的还是要去上课的。”张廷恩这是提前打预防针,这个学生就是个妖孽。

贾琏告辞离开,承辉帝目送这小子离开后,笑着问一句:“朕好奇贾琏都读了那些书?要说家学渊源,朕是一点都不信的。听说他与勋贵后人关系疏远,就不是荣国公的路数。”

“臣也问过贾琏,他的意思,勋贵后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得罪,保持距离即可。然其出身所限,必为文臣所不容。贾琏说,关起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必在意外面的风雨。还念了一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承辉帝听到这里也乐了,从过程看,张廷恩一直泄露皇帝的身份,贾琏的言语之间,也没有把王爷摆在先生的前面。即便要

最新小说: 百里独行 窈娘 负债一亿后,毒舌发疯在直播乱杀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绝世唐门之龙熊斗罗 在咒回名柯的修罗场反复横跳 你到底还有几个好哥哥 重生八零:恶毒舅妈拒绝炮灰剧本 五条家禁止带球跑 一人:我龙虎酒剑仙,一剑斩全性